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V,免费观看的a级毛片的网站,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,好男人资源免费播放在线观看

告別羅永浩和張一鳴,他獲阿里等7000萬投資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8-11 17:41:29
來源:中國企業(yè)家網

讓AR能像手機一樣普及。


(相關資料圖)

文|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記者?趙東山編輯|李薇頭圖來源|受訪者

2023年6月6日凌晨,蘋果發(fā)布其首款增強現實產品Vision Pro,吳德周全程熬夜觀看了這場發(fā)布會。他暗自慶幸自己的部分思考跟蘋果不謀而合。

2021年3月,吳德周卸任字節(jié)跳動新石實驗室總裁后,開啟了首次由自己主導的創(chuàng)業(yè)旅程。他選擇了AR賽道,這與他曾經的合伙人羅永浩的創(chuàng)業(yè)方向出奇地一致。這個賽道,也得到投資人的認可,上個月,吳德周剛剛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1000萬美元(約合7200萬元人民幣)天使輪投資。

作為手機行業(yè)的老兵,吳德周的履歷十分亮眼。他從0到1打造過華為第一款2000元以上銷量過百萬臺的旗艦手機,也曾主導開發(fā)第一代榮耀手機,銷量超800萬臺。不過,在他心里,一直懷揣一個出去看看的夢想。2016年,被羅永浩拉了一把后,吳德周離開華為加入錘子科技。但因為后來錘子科技被字節(jié)跳動收購,他進入字節(jié)負責新石實驗室。

如今47歲的吳德周,回顧過往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,都覺得自己離心中最初的那個創(chuàng)業(yè)夢更近了一些。

在華為15年,作為職業(yè)經理人,吳德周鍛煉了一整套做產品和管理項目的方法論;在錘子科技,羅永浩追求極致的產品理念時時刻刻影響著他,也鏈接了更多的投資人資源;在字節(jié)跳動,他又學習到很多互聯網思維和產品運作方法。

這其中,錘子科技的失敗,多少讓吳德周感到惋惜。

那段經歷,正是他從職業(yè)經理人到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轉型期。不過,多年后每每想起錘子科技2018年5月15日鳥巢發(fā)布會的盛況,以及看到錘子的忠實擁躉對錘子產品的評價,吳德周便能獲得一點點寬慰。

“當你站在鳥巢體育場中間看著大屏幕的時候,你就會覺得,錘子能不能做成已經不重要了,你已經經歷過了。”吳德周告訴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。

如今,吳德周把過往的成功和失敗都武裝成自己的羽翼,全部投入到新創(chuàng)辦的致敬未知這家公司中。

“我們公司的風格是,互聯網的思維+華為的做法。”吳德周表示。經歷一年多時間打磨,2023年7月25日,吳德周發(fā)布了旗下首款AR眼鏡ARknovv A1,售價2988元。

來源:受訪者

ARknovv是AR+Know兩個單詞的組合,吳德周希望用戶能夠戴上ARknovv的眼鏡去了解世界,借助AI去探索世界。在他看來,AR會成為下一個像智能手機一樣的計算平臺和新入口。

“以前我們在做手機的時候就一直在想,未來什么樣的產品會替代手機?手機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,那下一代互聯網的入口又是什么?”帶著這樣的疑問,吳德周開啟了一場創(chuàng)業(yè)探險之旅。

告別字節(jié)

2019年進入字節(jié)跳動后,吳德周跟張一鳴有過兩次長談。

那時候,外界對互聯網公司做硬件到底有多大的決心和耐心,持懷疑態(tài)度。吳德周就此問了張一鳴,當時張一鳴的回答是:“我希望字節(jié)跳動不僅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,而是一家像亞馬遜一樣的科技公司,亞馬遜也做了很多硬件產品。”

這是吳德周第一次加入互聯網公司,字節(jié)的組織文化也讓他感到非常新奇。再加上字節(jié)雄厚的資源和財力支持,吳德周覺得軟硬件結合有巨大的施展空間。

此外,當時張一鳴給新石實驗室的定位是字節(jié)跳動的硬件中臺,且新石實驗室?guī)缀跏清N子科技的全建制團隊搬過去,在字節(jié)內部算相對獨立的BU,從產品定義到研發(fā),甚至到后期的銷售品牌,都有一定的自主權。在字節(jié)的兩年時間里,吳德周和團隊開發(fā)了一些教育和辦公相關的產品,也開始考慮研發(fā)AR產品。

然而,伴隨著2020年7月“雙減”政策落地,字節(jié)教育業(yè)務開始大幅收縮,當時對硬件部門的要求又全部聚焦在教育硬件上,“跟之前硬件中臺的定位不一樣了,有一種從大公司出來,又回到大公司的感覺。”吳德周告訴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。2021年3月,吳德周選擇離開字節(jié)跳動,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促使吳德周離開的另一個因素是,硬件產品和互聯網產品決策邏輯的矛盾。在字節(jié),公司文化更講究快速迭代,高效決策,注重投入產出比,高級主管甚至可以自己決策100萬元以內的項目費用,如果產品數據表現好,快速加大投入,如果表現差,立馬止損。

但當把互聯網產品的邏輯套在硬件上后,決策反而變慢了。很多項目討論時間特別長,調研也做的特別多,但遲遲沒法推動。

“硬件的決策邏輯不太一樣,不會那么立竿見影,有可能你做出第一代產品就得半年甚至更久,這6~8個月可能是沒有數據的,只能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機器,讓用戶體驗,收集意見迭代?!眳堑轮芨嬖V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。

獨自創(chuàng)業(yè)后,擺在吳德周面前的有兩個方向:一個是醫(yī)療電子方向,吳德周判斷未來醫(yī)療設備的趨勢是小型化和家庭化,就像現在好多家庭都有血壓計;第二個是AR,他認為AR是手機業(yè)務的延伸,將是下一個像手機一樣的計算平臺。

其實,有一段時間,吳德周跟朋友還研究過鯊紋物理抗菌技術,這個技術未來可以用到很多醫(yī)療電子產品上。但在綜合考量之后,吳德周還是決定進入AR領域,在他看來,做AR更能發(fā)揮團隊的優(yōu)勢,且AR和手機用戶也比較接近。

吳德周花了很長的時間了解AR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和供應鏈,他發(fā)現雖然AR還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,但是在光學、算法、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都有了更新的進展,足以支撐團隊做出更好的產品。此外,他認為手機是攜帶設備,AR是穿戴式設備,未來AR設備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會更強,市場空間一定會是更大的。

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,2023年第二季度國內AR消費級市場銷量為萬臺,同比增長251%,環(huán)比增長19%,顯然這是一個迅猛增長的領域。

AR領域也確實正在吸引一大批知名的科技公司高管加入,比如羅永浩創(chuàng)辦了AR OS公司細紅線,小米原手機部部門總經理夏勇峰創(chuàng)辦了蜂巢科技,華為手機第一位首席科學家張慧敏創(chuàng)辦了奇點臨近。

產品經理

創(chuàng)業(yè)后,吳德周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打磨產品上。他希望可以做一款大家可以戴出門的消費級AR眼鏡,且眼鏡跟現實世界能夠實現真正的融合。

從電腦到手機,再到新一代工具,吳德周認為大家的核心需求不會變,本質上變的是顯示方式和效率。

他認為,一定程度上手機的體驗是有局限的:第一,必須局限在一塊固定的屏幕;第二,沒法跟現實有融合和交互;第三,人眼看到的都是3D畫面,但手機看到的仍是2D的。而AR恰好能滿足所有這些痛點。

基于以上推斷,吳德周將自己要做的AR產品歸結到兩個問題:第一,要讓大家愿意戴出去,這就要求基礎體驗要足夠好,如重量、發(fā)熱、佩戴的舒適性等等;第二,到底用戶買它干嗎?應用場景是什么?

然而,一個產品的重量、算力、續(xù)航、發(fā)熱等指標往往是互相矛盾的,這就要求操盤者必須做出取舍。為了滿足讓AR眼鏡可戴出門的前提條件,吳德周選擇將ARknovv A1做成分體設計,一方面減輕佩戴的壓力,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長時間佩戴導致的發(fā)熱問題。

在當前供應鏈狀態(tài)下,吳德周和團隊做到了將AR眼鏡的重量從70多克降到60多克,ARknovv A1在去除鏡片、連接線后的重量為68g,相當于大框墨鏡的重量。

在應用場景上,吳德周目前僅做了AR相冊、AR導航以及跟AI結合的現實大爆炸三大功能。除了娛樂和導航外,用戶把需求和想了解的信息告訴智慧助手,用眼鏡對準想了解的物體,就能顯示這些物體背后隱藏的數字信息。比如,看到博物館里一件展品,就會顯示展品背后的背景信息。吳德周當下的目標是,讓產品在用戶戴出去后立即有用。

面對創(chuàng)業(yè)的各種困難,做產品是吳德周找到得心應手感覺的重要方式,過去20多年,他一直在做產品。大學畢業(yè)進入華為,吳德周用3年時間就做到部門二把手,他有一種強大的自驅力,既然要做一款產品,就一心想做到最好。

在華為,吳德周曾主導了第一款旗艦手機的誕生,在此之前,華為一直在做運營商的定制機,雖然當時定制機賣得非常好,但余承東負責手機后希望做自己的旗艦品牌,于是立了第一個旗艦機項目,要出超過2000元售價的手機,吳德周就是該項目的負責人,榮耀正是當時該項目的乳名,對外稱為U8860。

最終,U8860定價2499元,賣了100萬臺,當時還是一個賣50萬臺就算爆款的年代。2013年,華為成立了榮耀業(yè)務部,進軍互聯網手機,吳德周加入榮耀,負責榮耀的產品線。

吳德周回憶,在傳統的手機公司做互聯網品牌的挑戰(zhàn)非常大,玩法、渠道、定價方式完全不一樣。因此,同樣配置的產品,在榮耀立項時的價格和華為線下渠道價格相差懸殊,經常是兩個團隊吵翻了天。

但好在華為內部堅決支持互聯網品牌,因此吳德周主導的第一款產品榮耀3C,即便大多數人反對,最終也成功立項。榮耀3C當時計劃定價888元,但在產品上市前幾天,小米率先發(fā)布了一款799元、性能配置差不多的產品。不得已,在發(fā)布會前一天晚上,吳德周和管理層重新討論定價。最后榮耀3C定價798元,最終賣了800萬臺,遠超100萬的目標,且實現了盈利。

在一場接一場的產品戰(zhàn)役中,吳德周磨煉了做產品的洞察和能力。在他看來,當大家都處于AR摸索期時,不同人做產品的方式就代表了對當下和終局的不同思考。

iPhone 1前夜

不過,當下AR在國內依然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,大家提及AR就會指出,AR現在沒有內容,沒有生態(tài)。

這常常讓吳德周想起初代iPhone發(fā)布時的場景,同樣只有3個簡單的功能,一個是MP3,一個是上網工具,還有一個是電話。但等到iPhone 4發(fā)布時,蘋果帶來了App Store,移動應用基于此不斷誕生,應用場景不斷拓展。

來源:視覺中國

到如今,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生態(tài)和內容極大豐富,甚至是過剩的,生態(tài)非常完善。吳德周一直在思考,為什么不能把移動互聯網的生態(tài),以一種高效的交互方式集成進AR設備上?他希望AR眼鏡可以有一些高頻剛需的應用場景,同時又能在未來無限拓展。“我們需要提供像App Store這樣的平臺,未來可以不斷產生可拓展的應用?!?/p>

回歸當下,如果對比手機的發(fā)展,吳德周判斷現在的AR仍處于iPhone 1的前夜。但今年以來,AI大爆發(fā)讓他看到更多的機會,將大模型集成到AR智能硬件上正在帶來交互方式的新變化。

吳德周將第一款產品的交互方式定義為語音+介質,基于大模型,AI有了學習的能力和上下文理解的能力,其中大部分溝通語音可以直接解決。而隨著AIGC的發(fā)展,未來AR上的內容會越來越多,玩法也會越來越多。

吳德周給致敬未知設置了三個階段的目標——第一階段,讓AR回歸本質,讓用戶能真正用起來,而非體驗之后就吃灰了;第二階段,結合AGI的工具,基于現實環(huán)境做3D內容的創(chuàng)作和分享平臺;第三,讓AR能像手機一樣普及。

標簽:

AD
更多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