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 道家學派
1、道家學說形成于先秦時期,與儒家文化互相激蕩,相輔相成一起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思想脊柱,道家學說是以道為最高哲學范疇、道是世界的最高實體,道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,也是宇宙萬物賴以生存的依據(jù)。
(相關資料圖)
2、道家學派以道來探究自然、社會、人生之家的關系。
3、主要代表人物老子、莊子 道家 以先秦老子、莊子關于“道”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派別。
4、道家之名,始見于西漢司馬談的《論六家之要指》,稱為“道德家”。
5、《漢書·藝文志》稱為道家,列為九流之一。
6、老子是道家的創(chuàng)始人,莊子繼承和發(fā)展了老子的思想。
7、在莊子前或同時,有楊朱的“全性葆真”說,宋钘、尹文的“情欲寡淺”說,彭蒙、田駢、慎到的“棄知去己”說,都同道家思想接近,有稱之為道家別派者。
8、道家學說以老莊自然天道觀為主,強調(diào)人們在思想、行為上應效法“道”的“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長而不宰”。
9、政治上主張“無為而治”,“不尚賢,使民不爭”。
10、倫理上主張“絕仁棄義”,以為“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”,與儒墨之說形成明顯對立。
11、其后,道家思想與名家、法家相結合,成為黃老之學。
12、為漢初統(tǒng)治者所重。
13、到漢武帝獨尊儒術,黃老漸衰。
14、同時,道家思想流入民間,對東漢末年農(nóng)民起義運動中道教思想的產(chǎn)生有所影響。
15、魏晉間玄學盛行,王弼、何晏輩首以老莊解釋儒家經(jīng)文,促成儒、道融合。
16、佛學傳入中國后,學者用老莊詮釋佛典,又有釋、道合流之勢。
17、宋明理學家力倡儒家道統(tǒng),佛、老并斥,但對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。
18、道家思想對中國政治、思想、科技、文化、藝術等方面,都有深刻影響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19、 道家的主要著作有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等。
20、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,思想精髓是主張"道德" 莊子繼承和發(fā)展了老子思想,故歷史上老莊并稱,道家思想又稱為老莊思想。
21、 莊子思想的可貴之處,是具有樸素的唯物自然觀和辯證法因素。
22、他認為“天地者,形之大者也,陰陽者,氣之大者也,道者為之公”(《莊子·則陽》),氣,即物質(zhì)自然性,故其主觀精神的道,是與客觀自然的氣分不開的。
23、莊子繼承和發(fā)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觀的思想,認為“人之生,氣之聚也,聚則為生,散則為氣”(《莊子·知北游》。
24、),死,亦為客觀自然的事,無君臣尊卑之別,這無異揭示了人的自然屬性,否定了權貴奴役人民的合理性。
25、他指出客觀事物都是變化的,“物之生也,若驟若馳,無動而不變,無時而不移”,“物量無窮,時無止,分無常,終始無故”(《莊子·秋水》。
26、 客觀事物的變化,則是由于矛盾雙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:“安危相易,禍福相生,緩急相摩,聚散以成”(《莊子·則陽》。
27、)]。
28、莊子在認識到客觀事物的變化及其矛盾雙方作用的同時,又進一步認為對立的雙方是可以轉(zhuǎn)化的,“臭腐復化為神奇,神奇復化為臭腐”(《莊子·知北游》。
29、)]無疑的,這都是莊子繼承了老子樸素辯證法的積極一面,是老莊思想的精華所在。
30、 但是,由于老子在肯定客觀事物矛盾對立而相互轉(zhuǎn)化的同時,卻忽略了矛盾轉(zhuǎn)化的條件和新舊質(zhì)的區(qū)別,莊子正是在這一基礎上,卻把樸素的辯證法進而引向了相對主義。
31、他認為“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,而泰山為??;莫壽于殤子,而彭祖為夭”(《莊子·齊物論》。
32、],世界上沒有是非、善惡、美丑之分,“有儒墨之是非,以是其所非,而非其所是”(同上。
33、)]雙方都自以為是,而以對方為非,實際上沒有絕對的是非。
34、莊子的這種相對主義必然導向懷疑主義,如“莊子夢為蝴蝶”,不知是莊周夢為蝴蝶,抑或是蝴蝶夢為莊周,形象地反映了這種認識論的不可知論和懷疑論。
35、莊子一生飽受戰(zhàn)亂之苦,無法擺脫冷酷無情的現(xiàn)實,故對一切均持懷疑態(tài)度,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,是“小國寡民”思想的典型表現(xiàn)。
36、莊子的相對主義,固屬唯心主義體系,但他覺察到了認識的相對性,指出了物質(zhì)的不確定性,對后來唯物辯證法的進一步發(fā)展是有啟迪作用的。
37、 道家學派的黃老思想是指的什么內(nèi)容? 由于西漢王朝的社會政治經(jīng)濟前后發(fā)生很大變化,導致其法制指導思想也相應發(fā)生很大變化,從總體上看,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。
38、 第一個階段,從漢高祖至文景時期。
39、這一時期,是以黃老思想為主,并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。
40、“黃”,指傳說中的黃帝;“老”,指春秋道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老子。
41、黃老學派假托黃帝的名義,引進法家學說,改造老子的道家思想,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,這就是黃老思想。
42、黃老思想的特點是“無為而治”。
43、但西漢初年的黃老思想還摻入了儒家的某些觀點,不僅強調(diào)無為,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,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,又堅持約法省禁,務在安民。
44、 漢初,由于秦朝的苛政和連年戰(zhàn)爭,社會經(jīng)濟遭到嚴重的破壞,百姓困苦,政局動蕩,統(tǒng)治不穩(wěn),統(tǒng)治者無法取得完全的剝削利益,于是被迫采納黃老的清靜無為思想,實行“與民休息”及“輕徭薄賦”、“約法省刑”等政策,對農(nóng)民作出一些讓步,以恢復和發(fā)展生產(chǎn),鞏固剛剛建立的西漢封建政權。
45、這一時期,西漢政府在立法和司法中較為謹慎,注意法律的穩(wěn)定性,漢初制定的法律一直沒有較大的改動。
46、由于這些措施,很快造成了生產(chǎn)發(fā)展,人民生活改善的繁榮景象。
47、 第二個階段,漢武帝以后。
48、這一時期,是以儒家思想為主,并輔之以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,其中心是“德主刑輔”。
49、 西漢發(fā)展至漢武帝時,在經(jīng)歷了六七十年的恢復和發(fā)展之后,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物質(zhì)財富,封建經(jīng)濟顯著發(fā)展,封建政權得到鞏固。
50、于是,“雄才大略”的漢武帝不再滿足黃老的“清靜無為”,要多所作為:對內(nèi)進一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,削弱西漢初年分封的諸侯王勢力;對外廣拓疆土,尤其要擊敗長久威脅中原地區(qū)的北方游牧族匈奴族。
51、在這種背景下,儒學大師董仲舒適時地提出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的主張,被漢武帝接受。
52、從此,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(tǒng)治思想,以及封建正統(tǒng)法律思想的核心。
53、 董仲舒所獨尊的“儒術”是經(jīng)過他改造的,不是先秦孔子儒家學說的簡單翻版。
54、董仲舒在改造過程中,吸收了其他各家學說、尤其是法家學說中有利于當時統(tǒng)治者的內(nèi)容作補充,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封建思想體系,其特征是以儒為主,禮法并用。
55、漢宣帝曾說:“漢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雜之。
56、”精辟地概括了漢代正統(tǒng)法律思想。
57、在德刑關系上,董仲舒主張“德主刑輔”。
58、意思是先用德禮進行教化,教化無效再輔之以刑罰,把德、刑結合起來。
59、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,成為漢武帝以后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。
60、這一思想對后世歷代王朝的立法影響很大。
相信通過道家學派這篇文章能幫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,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。
本文由用戶上傳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!標簽:
- 道家學派創(chuàng)始人 道家學派
- 經(jīng)開區(qū):三項舉措催開清廉建設之花
- 全力做好臺風期間地質(zhì)災害和城市內(nèi)
- 市領導到范縣督導檢查防范臺風“杜
- 我市舉行“最美退役軍人”發(fā)布儀式
- 圍裙款式有哪些_圍裙款式的介紹
- 派克峰不能上路(派克峰)
- dnf助手簽到活動找不到了(dnf助手
- iPhone微信語音聲音特別小 蘋果手
- 【夏收現(xiàn)場】組圖“曬豐收” 農(nóng)民
- 孔融認親文言文意思 孔融認親
- 淘氣電影日爆|團魂燃起《熱烈》發(fā)
- 關于方正富邦深證100交易型開放式指
- 偷稅漏稅舉報電話號碼是多少 偷稅
- 炫紋融合可以不用嗎(炫紋融合)
- 暴雨預警信息更新7月30日衡水市氣象
- 女人常吃這三種食物,勝過打十斤玻
- 王楚然整容前長什么樣_魏晨到底整容
- 西城園協(xié)會央企小組丨【會員】央視
- 安徽開盛鋼結構有限公司(關于安徽開
- 杜海濤吧
- 泰國南部一煙花倉庫爆炸 已致11人
- 芙蓉國評論|數(shù)字賦能,鄉(xiāng)村振興有
- 警察默默跟了400多天!只有她不知道
- 傳藝科技回復關注函:鈉離子電池訂
- 全省有序有效開展防汛防臺風工作|堅
- 央媒觀豫丨古都夜未央 洛陽正青春
- 正解局和他的朋友們,邀請您加入新
- “節(jié)”盡所能、變廢為寶 湖南工業(yè)
- 媒體人:我們和立陶宛是兩種籃球